实施青年干警“AB岗”制度是江汉区人民检察院党组落实“干部素质和办案质效提升年”工作要求,锻造复合型检察人才的一项务实举措。青年干警在“角色转换”中突破能力边界,在“换位思考”中深化专业理解,于不同岗位上淬炼履职担当的硬核本领。院政治部特推出本专栏汇青年奋斗故事,展昂扬向上风采,期待这些生动实践,激发更多青年干警在岗位交流中互学互鉴、互促共进,以多元视角厚植检察情怀,练就服务大局、司法为民的过硬本领,为新时代江汉检察事业注入蓬勃不息的青春力量。本期刊载刑事执行检察部寇雅男的“AB岗”故事。
“作为一名检察新人,未从事过刑事检察办案工作的经历是不完整的。”2025年,在院党组的统一安排下,我通过“AB岗”制度,在做好刑事执行检察A岗工作的基础上,选择了普通刑事犯罪检察部作为B岗,开启了一场从“幕后”到“台前”的实战蜕变。
从立案侦查到刑罚执行,刑事案件的全流程如同一幅完整的拼图,而审查起诉则是其中非常重要的“中段论述”——它连接着侦查与审判,决定着案件的走向与公正。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:检察官不仅是法律的执行者,更是真相的“解谜人”。
“苛责”证据审查 在细节中还原真相
在B岗,我的导师是普通刑事犯罪检察部副主任李超,一位办案经验丰富、业务能力过硬的“刑检多面手”。他常说:“证据审查要拿着放大镜,一丝一毫都不能松懈。”
在辅助办理一起案件中,鉴定中心先后出具两份鉴定意见,对因果关联性认定存在争议。李超检察官带着我多次前往鉴定中心,与专家逐字逐句核对报告内容,最终抽丝剥茧,还原了案件真相。
而在辅助办理一起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案时,涉案视频的定性成为关键。我们与多家鉴定机构反复沟通,统一认定标准,最终精准把握案件定性。这种“苛责”的态度让我明白:审查起诉不是“够罪即可”,而是要确保每一个证据都经得起推敲,每一个结论都经得起检验。
角色转化“双视角” 打破壁垒,重塑办案思维
在B岗工作期间,因部门助理外出培训,我临时接手了多起案件的审查工作。其中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,让我深刻体会到“AB岗”制度的价值——此前在A岗,我曾协助侦查此类案件,而如今在B岗,我则需从审查起诉的角度审视证据链的完整性。
这种“双视角”让我学会换位思考:一方面从侦查视角分析公安机关的取证逻辑,反思是否有遗漏的证据链条;另一方面从审查起诉视角审查证据是否确实充分,能否支撑起诉标准。两种视角的碰撞,不仅提升了我的办案能力,更让我理解了刑事案件全流程中“侦查—起诉—审判”的联动逻辑。
“破茧”之后 从“纸上谈兵”到“实战担当”
“AB岗”制度的本质,是打破部门壁垒,培养复合型人才。在这段轮岗经历中,我从“纸上谈兵”走向“实战演练”,从刑事案件的“开头与结尾”走向“中段论述”,学会了用更全面、更深刻的视角分析案件。
当然,我也清醒认识到自身的不足:法律专业知识储备仍需加强,证据审查能力还需提升......在接下来的“AB岗”锻炼中,我将继续以“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”为目标,用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,在实战中锤炼本领,在挑战中突破自我,向导师和同事们学习,努力成为一名“能侦善诉、能查会审”的复合型青年检察干警。